先和大家小算一笔账。
  本人预计三年半后毕业,假设进入航天科技一院工作并拿到北京户口,想要在北京/杭州/武汉等超一线,一线城市落户,(假设房价不增不减,假设没有天灾人祸)我要多少年才能买一套房子(算公摊80平)?

  这里以北京房价计算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选择从小户型比如50平米向80平米过度,原因有二:
1:居住舒适程度来说,两个人(假设我到时候能找到对象好吧)居住面积小于50平米的话必然会很难受。
2:将50平米卖出会有亏损,并且十年之内也不可能还得完房贷。届时房价如果继续上涨,会比直接买80高上太多太多(租房同理)。

  北京房价:五环南,北京公认楼价便宜的地方,6w/m^2。 这样6*80=480w。
  我的工资,假设我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和今年一样明朗(烧高香了)。四年后税后平均工资35w每年(个人所得税上缴20%)。

  好,接下来计算工作前三年住员工公寓积攒的工资和买房贷款产生的利息,前三年税后(20+25+30)=75w。减去三年各种开销(每月2k),75-1232k=68w,加上公司给的安家费,省吃俭用一共攒下80w.
  去银行贷款(480-80)=400w。按还20年计算,这些贷款在20年内会产生至少250w的利息。这样(400+250)/35=19年。
  相当于我不吃不喝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投入,也要将近20年时间才勉强还完,且在这20年间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变数。
  这样,另一个人的工资要完全用在家里开销上。就北京的存活物价与日常消费,勉强能养活两个人。
  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要不要孩子,根本就养不起,孩子怎么养,要多少资金投入,想都不敢想。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当我快50的时候,我才把一切都安顿好,这时恐怕会身无分文。
  现在第二个问题,如果在这二十年期间,漂浮的房地产泡沫破碎,经济危机怎么办。可以预见到的是欠银行的钱要一分不少的还掉,工资会大幅降低。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情,其实就可以/remake了,风险巨大。
  所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为了一张北京户口,大半辈子基本上寝食难安。本来就没什么先天充实的经济基础的话,北京户口还真就是废纸一张。

  那么父母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在我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有多少人做梦都想拿北京户口都拿不到,你脑子有问题吗不留北京?”,我不禁要问,我为什么要留在北京?
  “为了以后你的孩子以后就留在北京啊!”。
  “………….”
首先老一辈人为什么会无脑认为大城市好,特别是北上广深
1:其实这么认为的都是东北人居多,因为从小到大都穷惯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先进,富裕的代表城市就是北上广深,听得多了也就认为理所应当了。听到在北京工作几年就能能拿30w+的工资就认为这工资太高了,潜意识里认为能满足生活所需。但问题是真的不够,甚至远远不够。
2:听单位同事云谁家孩子留在北京上海了,听的多了就会把能否定居北上广看作是孩子是否优秀成功的标准。其实你回想一下,这和让初中考到重点高中的尖子班,高考考到985,211何其的相似,这次变成了家是否安在了北上广深。这其中甚至可能掺杂了虚荣心和攀比作祟,她们只关心这一结果能否实现,而忽视了现今的生存成本,竞争压力,后代养育,经济形势等一系列在她们时代并未如此严峻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中国的超级城市中只会被无限的放大。如果你问她们孩子怎么养,谁来养,养育成本怎么办?大概率会和你说“你这么大都养过来了,这个社会上谁家还不得养个孩子呢?你面对的压力大家都在面对”云云,殊不知这个时代每年有1000w的毕业生却只有不到70w的新生儿,男女经济都独立的情况下由女性主持家务,养育子女已经变得不公平与不现实。
3: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思想,“为了后代”这种说辞就是典型代表,生活的幸福感本就不多,996,007就导致根本就没有时间放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中的前三十年努力学习,再加十年,二十年的班,一辈子累死累活是吧,就为了让孩子扎根在北京?得了吧,他有能耐自己考北京去呗,他没能耐他也守不住家业。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思想,生活有多艰苦无所谓,为了孩子好咋都行。纯属是被几次改革标语被洗脑了。

  人来世上一遭,埋头苦干一辈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除了一个房子,一个孩子,一张标注着户口的废纸,一点活过的痕迹都没有。可悲又可笑。
这辈子我能为我自己活一活么?

  你会说还非在北京不可吗,好,退一步,省会城市。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经济好的地方工资高,经济差的地方工资低,你不妨拿出纸笔计算一下,还房贷的年数和北京没差多少,该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也不会少。
  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不傻,和以前人们宁可打工也要进城一样,毕业生肯定会把省会级城市(除边疆贫困地区省会)列入第一梯队考量。这样你会发现,和北上广深一样,自己还是被一群相同目的的同龄人裹挟着,被迫选择这些省会城市。
  三线四线城市也还是不会去的,岗位更少,工资更低,你自己都会想对得起自己的寒窗苦读吗。
  所以我们发现在哪里好像都挺难,还不如卷去北上广,起码能满足一下虚荣心,甚至会安慰自己北上广有更好的社会福利,平台与机会更多,有隐性福利如五险一金,医疗条件好,代价是要比省会城市更辛苦一点。
  至此,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闭环形成了。

  因此无论在父母还是我们的角度上,我们也似乎不得不往更高处走。

  不过到现在,我们“活不起”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还是活不起啊!华生,你发现了盲点,如果只为了自己的话,问题可能就解决了。自己可以住五十平的房子,自己也不用担心婚姻问题,也完美规避了养孩子的问题,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开销,在委屈自己的同时也不会带上其他人。现如今这么多的人选择不结婚,不要孩子,与其说年轻人想要自己过活的快快乐乐,不如说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就不适合婚育,面对未知的婚姻问题与养育问题,在大城市中年轻人根本没有容错的余地,稍有不慎就可能事业家庭尽毁。生物都知道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时会限制自身种族的繁衍,何况是人。

  但当你决定拿出全部积蓄在大城市贷款买房了,你也就基本上扎根这个城市一辈子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成都,08年大地震有多少人想去华东生活远离地震带的,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出不去。当你80%-90%的资产是房产时,想走?对比起,这是你家几代人的努力成果,你确定要放弃户口的同时贱卖掉房产吗?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楼房性价比高的原因,保值啊,楼价再怎么跌,再怎么发生天灾人祸,想来大城市的人也大有人在,市场这么大,楼价会下跌?太抽象了,不存在的。